了解最新公司動態及行業資訊
轉自《新浪新聞》
5月10日,國家醫保局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國家醫療保障局 財政部關于做好2019年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障工 作的通知》。其中明確提到:“鞏固提高政策范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建立健全城鄉居民醫保門診費用統籌及支付機制,重點保障群眾負擔較重的多發病、慢性病。把高血壓、糖尿病等門診用藥納入醫保報銷,具體方案另行制定。實行個人(家庭)賬戶的,應于2020年底前取消,向門診統籌平穩過渡;已取消個人(家庭)賬戶的,不得恢復或變相設置。
這個意味著什么呢?意味著爭論多年的取消醫保個人賬戶向門診統籌過渡的方案即將在城鄉居民醫保中實施。而且給出了明確的時間期限:實行個人(家庭)賬戶的,應于2020年底前取消。
那么取消城鄉醫保個人賬戶,建立醫保門診統籌支付之后,會對我們個人和整個醫藥行業市場產生哪些影響?
一、引導城鄉居民參保人員充分例用門診醫療服務
目前,一些小病病人,不愿意去醫院就診,也沒有處方,但希望直接在醫保定點零售藥店購買,這種情況目前也可以使用醫保個人賬戶里的資金購藥。個人賬戶被取消,從零售藥店購買就屬自費,原使用個帳的部分用戶出于這個考慮會轉向就診和開藥相對方便的基層機構。這對零售藥店獲客帶來壓力,是全行業利空!
二、基層醫療機構加速發展、引導分級診療
由于個人賬戶取消,會誘導更多的城鄉居民轉向基層醫療機構就診開藥?;鶎拥尼t療服務需求量更大,而且對于人員、藥品、檢查、管理的要求更高。例如基層醫務人員工作量加大,需要更多的基層醫生和護士;由于去外面零售藥店購藥需要自費,會有更多患者來醫院開藥,基層醫療機構藥品采購量也會加大;還會增加檢查檢驗等需求。
盡管受制于經濟水平和條件限制,一部分人無法長期負擔高額花費去三級醫院看一些小毛病。但是仍然有一部分患者流向三級醫院、高級別醫院。這里就要加強分級診療的引導。
三、加強對基層醫療機構的監管
對基層醫療機構的需求增加,但是由于中國基層整體技術能力偏弱、管理不到位。國家層面必然加強對基層醫療機構的整體監管、推動基層診療規范化。例如為要避免一些醫療機構引導患者過度就醫,落實集中采購網上采購加強管理措施等等:5月15日,山東省藥品集中采購網發布通知稱,醫療保險協議管理民營醫療機構、連鎖零售藥店(以下簡稱協議醫藥機構),可以通過山東省藥品集中采購平臺網上采購藥品。此次《通知》的發布,無疑將規范民營醫院的用藥市場,嚴厲打擊欺詐騙保行為,切實保障基金安全。也只有提升基層醫療機構的質量,才能真正承接分級診療,避免患者都向高級別醫療機構集中。
四、沖擊零售藥店和網上藥店
尤其是面向城鄉居民的零售藥店和網上藥店,無疑,基層進行門診統籌對這些零售藥店的壓力非常明顯。零售藥店的業務受城鄉居民對花費的敏感程度影響更高,現在這些業務部分轉移到基層與社區門診。為了持續獲得客源,藥店只能變相降價或提供增值服務來吸引客流。而且在醫改降低藥品價格的大環境下,特別是4+7帶量采購之后,醫療機構的藥價本來就低,多重壓力下就迫使藥店降價幅度更大,利潤空間更低。這次改革對網上藥店暫時是利好,因為網上藥店本來就不能用醫保,至少在可見的兩年內也很難打通,涉及利益與屬地化醫保政策,還有技術實施的成本與監管。所以該政策對零售藥店的擠壓并不會讓所有人都轉向門診,因為看病還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所以會誘導一部分購買需求釋放給網上藥店!
五、醫藥企業
下沉渠道是醫藥企業的必然選擇?;鶎踊颊弑旧砭褪菑V大的市場,再加上從政策、醫藥、門診統籌方方面面都不斷的提高基層醫療機構的就診率、和藥品的供給量?;鶎訌V闊市場尤其是多發病、慢性病藥企的必爭之地。
之前基層醫療機構采購、開藥、處方、檢查等都不夠規范,藥企如果想通過灰色渠道等方式進入擴大基層市場,也是不明智的。國家必將加強對基層醫療機構的管理,從國家層面例如4+7帶量采購。
由于對零售藥店的沖擊較大,藥企布局零售藥店,也應該順向進一步壓低利潤空間。
覆蓋廣闊市場,除了實力強勁的企業,建立地面推廣團隊,支付更高的費用之外,還有應該側重于成本更低效果更好的線上營銷。借助于醫生社區、患者社區這樣的平臺,通過低成本廣覆蓋,精準營銷的方式,不僅更加經濟而且合規,減少風險和管理成本。
*聲明:本文由入駐新浪醫藥新聞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公司立場